读益阁

字:
关灯 护眼
读益阁 > 朕绝不当仁宗 > 第227章 教育部

第227章 教育部

推荐阅读:

但如今孙奭已经七十了,干不动了,今日下朝后,单独觐见赵祯,也是为了辞官安详晚年。

崇政殿内,赵祯同意了孙奭的辞官,并且准其以太子少傅致仕,而且还聘其为大宋官学的讲师,每月闲暇之余去大宋官学讲一讲课。

见官家同意了自己的辞官劄子,孙奭又道:“官家!老臣想为大宋的教育事业发出最后一份光,但奈何老臣的身体不允许。官家励精图治,想要使得儒家学说深入百姓之中,这是好事,是仁政,是明君所为。

但官家须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,我大宋有六千万余人口,要想人人都能识文断字,通晓朝廷政令,我朝就必须年复一年的在教育方面付出,这可能不仅仅是一代君主或者两代君主的事情,因此臣认为小学、县学、州学、府学的推广,朝廷应该持之以恒,甚至官家应该将教育一事编制成条例,以防后人随意篡改!”

赵祯思忖了一下,而后说道:“卿的意见与朕不谋而和,朕认为教育乃国之根本,育国之栋梁,兴邦乃之安定也!朕在位一日,便会坚定不移地推行教育之策,不但如此朕还会把教育列为头等大事去处理,而且形成定制,这样后世之君也不能随便就废除朕定下的教育制度。”

翌日,赵祯在宫女的侍候之下穿戴好衣服,而后简单的用了一点早餐,随后便前往宣政殿上朝了,这也是天圣九年最后一次朝会了。

一夜贪欢,赵祯是神清气爽,但曹丹姝却是累坏了,一直到赵祯上朝之后,她才在侍女的搀扶下,迈着有些腿软的步子离开福宁殿。

宣政殿内,众朝臣齐聚一堂,临近年关,朝廷也没什么大事,无非各地有些小灾,但都有惯例可寻,因此朝会依旧是在有条不絮的进行着。

散朝之后,翰林学士兼教育司主事孙奭求见,赵祯便在崇政殿召见了他。

孙奭幼读经书,笃学成才,九经及第。宋太宗时,入国子监为直讲。真宗时,为诸王侍读,累官至龙图阁待制。赵祯即位后,以名儒选为翰林侍讲学士,随后又兼任吏部侍郎一职。

“官家英明!臣虽远离朝堂,但依然坚信大宋在官家的手中,定将远超盛唐!”

......

孙奭的话入了赵祯的心里,那就是古代郡王的权力十分大,英明睿智的君王会兴教育,但若是昏君或者权力欲望太过于膨胀的君主,那么必然不会选择开启明智,他们会同少数读书人一样选择继续愚弄百姓,毕竟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更加符合他们的利益。

“启禀官家!三位相公求见官家!”

内侍张茂则忽然从外头走了进来。

他以经学成名,一生坚守儒家之道。着有《经典徽言》及《五经节解》、《乐记图》、《五服制度》等。

孙奭在讲述经义时,总是把经典历史同当时治国安民的实际结合起来。谏喻各级统治者,以前代的“乱君亡国”为鉴戒,体恤人民的疾苦,以巩固宋王朝的统治。

大中祥符初年,真宗将迎“天书”,孙奭直言上谏,“我只听孔子说过‘天何言哉’,岂有书也!”明确反对天有意志之说。对真宗的到处拜山祀神,他也是每每切谏。

孙奭给赵祯讲课时,“每讲论至前世乱君亡国”时,总是“反覆规讽”。因为他长期担任教学工作,朝廷中央和地方政府中的不少官员都是他的学生,所以孙奭成为当时很有影响的教育家。

四年前自教育司成立以来,孙奭就一直兼任教育司的主事,四年过后,大宋六千万人口识字率已达百分之二十,相信赵祯有生之年是可以看到民智开启的。

点击下载,本站安卓小说APP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